那天晚上坐在客廳閱讀報紙,一則報導關於演員莫子儀新聞,
讓我不得不注意這則新聞,因我蠻喜歡看莫子儀演戲,
總能從戲裡看出他為角色投入的眼神,是多麼迷人!
報導著斗大標題:〝演才子瘋學琴,被笑神經病〞,
看完整篇文章後,我一直想著莫子儀詮釋這角色呂赫若是誰?
會聲樂、文學、戲劇、音樂,有台灣第一才子之稱,
我這孤陋寡聞還是看了客家戲劇播出的「台北歌手」才知呂赫若(呂石堆)。
謝謝導演樓一安選擇這樣的題材,讓我從劇中認識台灣第一才子-呂赫若!
今年2018年已過了一半,
這齣客家文學大戲算是2018年我看過最有文學質感的戲劇,
導演樓一安找來之前與他合作過《一席之地》的男主角莫子儀演呂赫若,
而呂赫若本人的氣質與味道還真的跟莫子儀有幾分相同,
而女主角找來黃姵嘉與楊小黎詮釋呂赫若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
而劇中也呈現劇中劇,每個演員都詮釋多角,不只莫子儀演出精甚,
黃姵嘉劇中劇更是表現出色,
我很看好這部大戲能在金鐘獎入圍多項。
呂赫若被稱為台灣第一才子,不只是文學家也是聲樂家
「台北歌手」是講述呂赫若的一生精彩故事,呂赫若本名叫呂石堆,
生於台中,以一篇日文小說「牛車」而被受矚目,呂赫若也到東京學習聲樂,
並參加劇團演出歌劇「詩人與農夫」。
在戲劇、音樂、文學都非常出色,所以被稱為台灣第一才子。
然而這齣客家文學大戲除了呈現呂赫若生平外,
最特別的是把呂赫若生平最重要的六部小說「牛車」、「清秋」、「冬夜」、
「暴風雨的故事」、「一個獎」、「藍衣少女」,
用舞台劇方式呈現劇中劇的敘述方式,而這舞台劇的呈現卻是很樸實。
舞台劇方式呈現劇中劇的敘述方式,道具非常樸實
劇中劇「暴風雨的故事」
女主角黃姵嘉不計形象演出劇中劇三段故事,
從粗俗的農婦、單純少女、世故的酒家女...每個角色都詮釋的非常棒!
演員一人詮釋多角,可真是考驗演員的功力
這是劇中劇「藍衣少女」
很像小時後看的話劇社方式,手工製作道具,很懷舊超有年代感十足!
從電視機裡看出這樣的表現手法,坦白說一開始很不習慣,
最後卻發現這樣的手法其實很不錯,
可以把小說的部分跟故事的劇情做區隔,
看戲的人較容易跳脫戲劇與小說的分段,
加上演員又一人詮釋多角,這樣更不會混淆角色,說到演員一人詮釋多角,
這真的很考驗演員的功力,相對的演員在戲劇上也是很過癮的一件事,
但下戲應該身心俱疲吧?
後來我看了專訪導演的報導才知道,
劇場這樣的方式呈現一開始是被否決掉的,
但實在預算有限,還是選擇劇場方式進行,
說實在這樣看戲比較有趣,其實品質不差!
呂赫若本人照片
本名叫呂石堆,大家都叫他roseki
呂赫若為何是台北歌手?我一直覺得這樣劇名讓我很疑惑,
後來最後劇中敘述著呂赫若被通緝時職業欄上寫著台北歌手四個字,
但呂赫若是台中人更不是歌手,
可想而知當時那些要抓他的人是這樣定義呂赫若,劇名以台北歌手,
應該是帶有曲解的意思存在.....
劇中的場景與道具也是我看戲的重點
從日本統治台灣足足有50年,直到1945年日本無條件投降,
之後由陳儀政府接管台灣開始,又是一次國共內戰爆發,這些40年代的歷史,
許多導演都曾透過選擇據有意義人物、事件拍攝戲劇或電影,
讓觀眾更能認識台灣歷史的種種過去,我就是對40年代的歷史感到模糊的人,
很慶幸台灣導演願意用電影、戲劇、舞台劇美學方式呈現,
讓我更了解過去的台灣命運與轉折是如此艱辛與無奈!
謝謝樓一安導演,用一種不太像我常看到的時代劇方式,
表現出那年代的氛圍,
讓我知道原來可以這樣拍出不同味道的時代據與歷史的意義!
PS.以上照片取自網路與台北歌手臉書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