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南美術館為建構臺灣美術史所規畫的系列展覽之一
「望鄉特展-心內的所在」
當天有導覽,順便跟著聽一下,
沒有一直跟著導覽腳步走,我還是喜歡慢慢觀賞
一直都有在關注郭雪湖大師的畫作要來台南美術館展出的訊息,終於3月21開幕展出,怕清明連假人潮較多,疫情又沒有減緩之下,趕緊趁連假前去看展覽,說到郭雪湖大師,就會讓我聯想到台北大稻埕,這裡充滿南北貨、藥草味,還有知名的江山樓、蓬萊閣、黑美人等酒家及藝旦間的粉味,當時的日治時期大稻埕可是相當熱鬧,除了這些人們較有印象的事物之外,大稻埕也有許多名門大戶,更是少不了充滿人文氣息的藝術家還有音樂家…
郭雪湖大師與母親陳順的合照
郭雪湖就是其中一位優秀的藝術家,家境不富裕父親在他二歲就逝世,從小就是母親陳順一手養大,在進入台北新公學校就讀,老師發現郭雪湖非常有繪畫天份,而開始指導他學習藝術,公學校畢業後,之後讀州立工業學校土木科,發現志趣不合,退學後在家自修,母親全力支持,不管鄰居說閒話,母親更是帶引他到蔡雪溪之「雪溪畫館」拜師學藝,而雪湖本名叫郭金火,是到「雪溪畫館」後蔡雪溪所命名。
郭雪湖靠著自己的努力與每天浸泡在圖書館找資料,還有母親的大力支持,讓他可以用昂貴的膠彩原料創作,在1927年,第一屆台灣美術展,作品《松壑飛泉》入選東洋畫部,當時還有陳進、林玉山,原本沒沒無名的三位年輕人,突然聲名大噪,當時被稱「台展三少年」。
有興趣更看多台灣藝術文化→紫色大稻埕,台灣藝術輝煌年代
日治時期有許多日籍畫家在當時台灣備受尊重,較為熟悉的鄉原古統、石川欽一郎、鹽月桃甫、木下靜涯等,提攜後輩不遺餘力,甚至影響台灣畫壇甚鉅,覺得台灣美術史應該針對這一代的藝術教育家給予更多敘述以及肯定。其中鄉原古統是影響郭雪湖這一生非常重要的導師,不僅是恩師還是郭雪湖與林阿琴的介紹人與證婚人,郭雪湖一直守著鄉原古統的教導:「藝術家是一種專業,全心放進去才有成功的一天,可是多年來我在校任教,導致畫藝沒有進展是一個失敗的畫家。」這使得郭學湖全心全意作一輩子的畫家,到了100歲都還在畫畫,令我深感佩服!
臺南美術館空間是如此美麗與美好,我愛的所在!
這一系列台灣美術展覽會圖錄,封面都好有感,超珍貴的文獻資料
這次能有幸在自己的「所在」看郭雪湖大師的「心內的所在-郭雪湖望鄉特展」,這是臺南美術館為建構臺灣美術史所規畫的系列展覽之一,展區分成四個展區,分別有郭雪湖大師的手稿、繪畫原作、底稿、素描、文獻資料,還有動畫電影以及VR作品,可惜因為疫情VR暫停觀賞,整個製作團隊非常用心,把郭雪湖大師內心的真實所在,用不同手法與動畫穿插展示,讓觀眾看展更容易了解郭雪湖大師畫作。
《古樓新月》
在A展區中,看見郭雪湖大師眼中的台南赤崁樓以及各式城門,驚覺《古樓新月》畫作是在我出生那年畫的,我端倪好一回兒,覺得畫作好有意思,畫作中的赤崁樓建築物上高高掛著月亮,理當是夜晚,但這幅畫作卻是明亮耀眼,又因為是膠彩上色,顏色更是飽和,椰子樹上的椰子都變湖水綠,大自然的觀察,有著寫生新觀念,是郭雪湖大師獨特繪畫表現風格。
《圓山附近》的底稿
茂密的樹林,筆法細膩,還有農婦彎腰插秧,
左方紅色亮眼的鋼筋橋,當時稱為明治橋,
讓這幅充滿綠意盎然的色彩中更顯得亮眼。
《圓山附近》的線稿
遠看這幅畫作,像詩般的畫,畫面是如此靜謐又流動,看著人都心曠神怡!
在剛踏入A展區沒多久,就看見這幅郭雪湖大師的代表作品《圓山附近》,這幅風景畫就是現今圓山飯店一帶的山頭,但在臺美館看到的是《圓山附近》的底稿以及線稿,而得到第二屆臺展特選的《圓山附近》膠彩畫真跡,由台北市立美術館典藏,這幅畫充滿當時的田野風景,茂密的樹林,筆法細膩,還有農婦彎腰插秧,畫中左方紅色亮眼的鋼筋橋,當時稱為明治橋,讓這幅充滿綠意盎然的色彩中更顯得亮眼,在構圖上左上邊挑高天空,遠方有群鳥飛過,而雲朵是如此輕飄畫過天際,遼闊的令人心曠神怡,這幅《圓山附近》是1928年創作,如今看來還是如此震撼!
《松壑飛泉》
郭雪湖大師的這幅《南街殷賑》,最廣為人知,
建築物的描繪可以看出這幅畫沒有正確透視學的認知,但卻有透視感,
而大稻埕排樓只有2層樓,郭雪湖大師大膽挑高畫3層樓,這幅畫是色稿,
正式稿可以看出畫面的白煙帶領視覺往上的視覺感。這幅畫可說是代表當時鬧街的第一幅畫作。
《南街殷賑》正式稿交彩繪畫色澤較飽和,白煙非常明顯,
這是等比畫作的明信片,一定要收藏的!
郭雪湖大師在當時為了選定題材,參加臺展比賽,不知在外走了多少回,也不知道畫了多少速寫以及草稿,終於尋覓這圓山附近的美景,為了臺展整整快一年時間就只創作這幅畫,那堅定的毅力著實不易呀!甚至最後定稿選擇膠彩創作,當時膠彩相當昂貴又得從日本郵購,郭雪湖大師的母親全力支持他,不惜一切向郭子儀宗親會借款,在怎麼困苦就是全力支持郭雪湖大師,因為郭雪湖的母親知道自己的兒子將來一定會是個成功的藝術家!
看到第二屆臺展特選的《圓山附近》,那當然也少不了1927年第一屆臺展入選作品《松壑飛泉》,這幅水墨畫透過景深與透視,把畫面的山水與樹木拉出深遠的視覺,細膩的勾勒每棵樹木,又是如此立體生動,畫作美如詩呀!
在1964年參與省展的《驟雨》,就是以船隻載浮載沉的創作,
描述日本戰敗後郭雪湖大師自澳門歷險返家的情緒。
《淡江泊舟》寫生稿
《驟雨》線稿
賞心悅目的三彩船色稿
C展區中也隨著郭雪湖大師的年紀,畫風有所改變,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就是,三彩船系列,1935年郭雪湖大師畫作《戎克船》,在第九屆臺展獲得「朝日賞」,這是郭雪湖大師婚後的新題材與新畫風,在1964年參與省展的《驟雨》,就是以船隻載浮載沉的創作,描述日本戰敗後郭雪湖大師自澳門歷險返家的情緒。船似乎是郭雪湖大師這時期的創作靈感,《三彩船》、《帆船》、《淡江泊舟》等,這一系列作品我看的好陶醉,前些日子才到安平觀賞臺灣成功船,對於台灣早期海上貿易的商船,稍微有些認識,在展區看見這些彩船好開心,郭雪湖大師手下的三彩船,在畫面中如此生動,不管是草稿、色稿、正式稿都是令人賞心悅目。
這是DM上的封面圖,以及《圓山附近》原圖稿比例縮圖的明信片
DM上封面,構圖上後面是富士山,前方的三彩船,
這不是合成編排的,這是郭雪大師晚年憑著想像描繪出來的創作
除了風景畫之外,鳥獸蟲魚、花與蔬果也是郭雪湖大師的創作題材,
展區也別有用心製作一片郭雪湖大師花卉色稿拚色牆,拍起照來超有氣勢!
有趣的是,這次展覽印製的DM上封面,構圖上後面是富士山,前方的三彩船,心想這應該是美編的合成編排,在怎樣都搭不上來這兩個元素,後來卻在展覽中真的看到這幅畫,而且還是速寫稿,心裡充滿好奇,後來在臺美館臉書有介紹這張圖的原由,終於解開我心中的疑惑,原來這是郭雪大師晚年憑著想像描繪出來的,據推測是說兒時的郭雪湖大師在淡水見到戎克船,是他懷念的景象,後景是1964年移居日本所見的富士山,這兩個景都是他在舊金山所懷念的景物,也因符合展覽主題「心內所在」,覺得深具意義才選用這幅畫作。
12歲時的郭雪湖大師的畫作《後苑雞立》
還有另一個令我印象深刻,且非常喜愛的作品就是12歲時的郭雪湖大師的畫作《後苑雞立》,當時12歲的郭雪湖大師,用本名郭金水落款,當時看見這幅畫,完全看不出12歲小孩的生澀筆觸,看見的是氣勢又如此堅毅的氣息,尤其是那隻直挺又有自信的雞,羽毛與眼神畫得如此生動,與後方的藤蔓植物形成剛與柔的對比,很快就抓住這幅畫的聚焦,也從這幅畫就可以看出郭雪湖大師的天分,是如此的不得了!
然而今天我們能有幸看見這幅畫,可是郭雪湖大師的母親在當時台灣空襲戰火,波及戰火的家,衝進家裡搶救郭雪湖大師初次創作的《後苑雞立》,這也是郭雪湖大師的最早創作畫作。這幅畫都比任何得過獎項的畫作,還要來的有意義。
《金山大觀》春秋山景四聯作
晚年郭雪湖大師居所在美國舊金山,可想而知舊金山景色必然會是郭雪湖大師晚年的創作題材,《金山大觀》春秋山景四聯作就是郭雪湖大師舊金山畫室附近的風景,這四幅畫作,充滿大地生命力的變化,讓人看著充滿感恩心。當然這創作過程免不了寫生畫稿,然而當時1987年郭雪湖大師已經是高齡79,歲,仍然秉持的活到老、學到老的精神,沒有懈怠過,數十年如一日,真的令我非常動容。
不同風采的富士山
花蓮太魯閣速寫風景
在展覽空間裡出現大量的速寫稿、色稿、素描稿,每一張素寫稿都不盡相同,每張卻都有各自的風采,從這就能看出郭雪湖大師不只靠天賦,仍舊是非常勤奮努力的,這些未正式上色稿中,是郭雪湖大師在專研哪個角度是最佳上正式稿的過程,有時看展覽我對創作者的未正式稿,特別有興趣,喜歡那隨興的線條在速寫本揮灑的自在感,一方便看得很療癒,另一方面是因一張完美的畫作,背後的過程有時是不盡完美的作品,這過程都只有創作人知道,這是創作人跟自己的創作對話,所以我常對這些圖稿感興趣,想知道一張完美的畫作,背後的過程!
郭雪湖大師2012年病逝於美國,享年104歲,歷經台灣動盪時代再到新世紀,從這些珍貴畫作看得出郭雪湖大師對於藝術的熱情,到了百歲仍然沒有停筆創作,無論離開熟悉的家鄉到異鄉,郭雪湖大師晚年常想起兒時的大稻埕時期的歲月,時常把舊金山畫室外的海邊山脈,誤認是淡水河畔的觀音山,那個滋養他的藝術地方是他的故鄉所在,透過這個展覽我更深了解郭雪湖大師的藝術生涯。很棒的一個展覽,可惜因肺炎疫情時期,VR暫時取消,也希望疫情快快解除,在次開放VR參觀,既然是珍貴的畫作又在我的所在展出,再次去看郭雪湖大師的創作,跑多趟都樂意!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