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曾說過我願意掉進60年代,
因為我想體會60年代的嬉皮是怎麼回事?

在報紙上得知李安要拍攝「Taking Woodstock 」(胡士托風波),
我蠻開心也很期待,09年10上映,
抽空一天買了票進電影院觀賞,
進電影院當下,我沒有夾雜太多情緒,
因為我感受不到那個年代的味道,
老實說我不像我老爸經歷過嬉皮時代,
戴過象徵嬉皮的符號項鍊,
與我老媽約會!很酷...我老爸!

我讓自已放空,任有李安的電影畫面,
帶我進入離我最遙遠的美好時代,
Woodstock在電影裡探討的重點不是只有搖滾,
還有親情、同志、和平、純真、包容...
以及不能失去自己心裡最純真的精神!

我常在想如果我的人生沒有音樂的追求,
那我活著到底算什麼?
就像我老爸人生已過半百,
每次聽他述說他年輕時唱歌的回憶(我老爸當過歌星),
他眼神總是流露出無限美好的光芒!

延伸閱讀,關於我老爸

電影的故事是述說以利特因家裡的事業,
不得從紐約回到自己的家鄉白湖地區,
想著如何幫家裡的破爛旅館改善現有的糟糕模樣,
以利特邀請Woodstock主辦人邁可藍恩來他家附近辦音樂祭,
為家裡的旅館帶來生意,
就這樣從此以利特的人生帶來更多不同的視野,
但以利特同時也背負著負面的言語攻擊,
當那個年代要辦一場如此龐大的音樂祭,
其實是很艱辛的,天氣、交通、混亂、大麻....
每個麻煩都有可能找上以利特,
但這就是傳奇,傳奇是為懷抱夢想的人而寫!

Woodstock這部電影很多人看了總是納悶著,
沒有搖滾舞台畫面呀?
是呀!我也納悶著,當我看完電影後,
思考著李安的搖滾精神在哪個畫面?
後來我終於了解,原來膚淺的只思考著有舞台才是搖滾,
卻忘了搖滾是不需要下定義,搖滾是一種態度,
當畫面上出現讓人們遺忘的小村落,
卻成為世界各地人們心中的夢想國度,
整個白湖地區聚集大概有五十萬人,
這是搖滾的精神、搖滾的態度!
事後想想電影的畫面,我心中忽然感動起來!


劇中的比利(艾米爾賀飾),他有kurt cobain的味道..哈

再來我非常喜歡劇中飾演剛返鄉的退伍越戰軍人-比利
劇中的畫面出現的並不是很多,
卻是劇中最有張力的角色,
他把退午後常幻想自己還身在越戰混亂中,
演的非常有感覺,就是那種神經質無時無刻會發咒!



電影中有大膽的裸身,裸著身體歡呼狂跳,
其實這畫面看來一點都不覺得情色,
反而讓我很感動,我眼框泛淚的地方,
當他們看見邁可藍恩來到白湖地區,
歡呼著,一邊跑一邊脫起身上的衣服,
說實在60年代保守的態度,
脫掉上衣不就是在宣言自由、和平,
大膽的年代,我在也沒有機會去體會,
所以電影中的畫面感動了我!


這首歌在劇中來呈現主角嗑完薬,
對著眼前的景物絢麗又飄在空中的景物, 隨著The Red Telephone的音樂迷幻進入畫面
電影中的畫面處理的很棒。
我永遠也回不到60年代,最震撼的Woodstock,
但有有些音樂是永遠可以緬懷60年代!
搖滾精神一直都在,搖滾不死!


這本筆記本是滾石唱片出版的,多年前買來當草圖本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i-ji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